近日,由艾邦智造主办的“AI算力服务器液冷技术产业发展论坛”在深圳观澜盛大举行。深圳市华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阳新材料”)董事长韩向阳受邀出席,并发表题为《增材制造在换热散热结构中的创新应用》的主题演讲,分享了公司在金属3D打印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成果,引发行业广泛关注。

一、论坛聚焦:液冷技术挑战与增材制造新路径
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,服务器液冷技术成为解决高功耗芯片散热的关键。论坛上,韩向阳指出,传统液冷板面临散热效率有限、防漏液可靠性不足等痛点,而增材制造(3D打印)技术可通过一体化成形、随形水路设计、薄壁制造等优势,突破传统工艺局限。

华阳新材料提出的3D打印解决方案,能够实现壁厚200微米的薄壁结构、仿生流道设计,避免钎焊泄漏风险,使热交换器重量减轻20%、效率提升20%,为高压、高功率密度场景提供新思路。
二、技术实力:国产替代与全链条服务能力
华阳新材料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专注金属增材制造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,已拥有专利150项、软件著作权28项,并取得GJB9001C、二级保密资质、军工四证等认证。公司自主研发的HY系列3D打印设备覆盖从160mm至1500mm成型尺寸,支持高温合金、钛合金、铜合金等70余材料,为航空航天、船舶、汽车、3C、数据中心等领域提供定制化散热解决方案。

三、案例实践:从国际前沿到本土创新
演讲中,韩向阳分享了多项国内外商业化案例,凸显3D打印在高效散热中的潜力:
1.航空航天:英国HiETA通过3D打印制造的热交换器,较传统产品减重40%;
2.AI芯片散热:Fabric8labs的浸没式冷却板、Diabatix的随形冷板,解决AI芯片超高热流密度问题;
3.国内应用:华阳新材料为模具行业开发的随形水路方案,将冷却时间从52秒缩短至36秒,温度均匀性提升98%。
四、创新方向:仿生设计与智能化工艺
华阳新材料提出“仿生+CFD仿真+智能制造”技术路径,例如模仿人体血管结构的波状通道、鲨鱼皮减阻纹理、Gyroid晶格等设计,通过CAE仿真优化流阻 与热传导效率。公司还构建了从设计、材料选择到后处理测试的全流程工艺体系,确保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。
五、展望:推动液冷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协同
华阳新材料将持续深耕高性能散热结构增材制造,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、储能、电动汽车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。未来,公司计划联合芯片厂商、服务器企业,开发下一代集成化液冷模块,助力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升级。